编者按:近日,教育部下发了《教育部关于批准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的决定》(教师〔2023〕4号),正式公布了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名单,东华理工大学刘义保教授及团队申报的“核事业引领 创新驱动 多元协同地方行业院校一流核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荣获2022年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这是东华理工大学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项上的重大突破,标志着学校近年来在专业建设、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本文重点介绍东华理工大学核科学与工程学院刘义保教授领衔的团队坚守初心,牢记使命,全力推进核特色一流专业建设的历程及取得的主要成果。
东华理工大学(原华东地质学院)“为核成立、因核成名、以核成事”,原属核工业部、中国核工业总公司,现为江西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核集团)和自然资源部共建、以江西省人民政府管理为主的地方行业高校。自1956年成立以来,历经67载,从艰苦创业的岁月走来,不忘初心,立志国家国防战略、核能与核技术应用以及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需求,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核科技人才。
党中央历来重视,第一代领导人指示我们要有原子弹,为此创建了中国核工业,开创了中国核事业;核工业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艰苦创业,到六十年代原子弹、氢弹相继试爆成功,七十年代核潜艇列装,建立了我国自主的核燃料循环科技工业,中国核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进入改革开放时期,核工业步入艰难的调整期,核科技人才流失严重。进入21世纪,党中央决定更好发展中国核事业,保障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以全面提升我国核工业的核心竞争力。
面对核专业人才短缺,国防科工委(局)于2005年申请增设“4+1”个国控核专业,东华理工大学首批获准“核技术”、“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和“辐射防护与环境工程”3个国控专业的招生。
2012年高校本科专业目录调整,“核技术”专业撤并到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学校保留核工程与核技术特色优势专业的同时,按目录调整后的专业名称继续开设“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和“辐射防护与核安全”2个专业。另一方面,进入21世纪,新增核专业的高校急剧增加,为保证核专业建设质量,在教育部核工程类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学校积极参加核专业规范研制、核专业国家质量标准和核工程类专业国际工程教育认证补充标准的制定,在地方行业院校核专业建设中得到示范和推广。学校遵照中央领导“要把核事业发展好”“全面提升核工业的核心竞争力”等重要指示,依托国家国防紧缺专业、国家特色专业、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和国家新工科建设等项目,开展一流核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培养了国家核战略事业和核工业发展急需人才。2022年,学校创设了以“八一勋章”获得者钱七虎院士授牌的“钱七虎班”核工程与核技术拔尖创新人才班级,积极探索培养新时代现代化核工业建设拔尖创新人才。
坚持国家利益、民族利益至上,牢记服务国防军工的使命担当。我党历来重视核事业的创立、建设和发展,遵照中央领导强调“要把核事业发展好”重要指示,东华理工大学率先增设3个国控紧缺核专业,经过20余年的建设与发展,为我国核工业系统培养了大批急需专业人才,其中近50%的毕业生扎根于核工业西南、西北等地区的艰苦单位,并为部队联合培养国防生161名,为海军、火箭军等部队输送了特需核专业人才。
创新引领,始终走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前列,持续开展基于内涵式发展的核专业综合改革与新工科建设。主持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项目、国家特色专业建设项目、国家国防紧缺专业项目等20余项,获批国家一流专业、国家一流课程、通过国际工程教育认证,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一项,江西省教学成果奖5项,全省同类专业综合评价排名第一。
坚持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产出导向、产学研协同促进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与中核集团、中广核集团等单位协同建成了28个校外实习就业基地;与中国核学会、中国核工业教育学会、中国辐射防护学会等组织开展协同育人,拓展了核特色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学生参与一系列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与科技竞赛,获首届全国“核+X”创意大赛一等奖(全国仅2项)等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奖励,获批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获全国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称号。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研制和开发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引导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持续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充分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持续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创新与实践,建成了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和《核辐射测量原理》2门国家一流课程、11门省级一流课程,实现了核心和特色课程的线上、线上线下教学,也为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共享了优质课程资源。
探索构建专业-课程群-课程“三位一体”联动的思政教育教学模式,坚持把核科学技术知识创新探知过程与中国核科技工业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主创新、自主创业的艰难历程融入到核学科专业人才培养。充分利用中核集团、中广核集团的核工业精神和企业文化,多元协同,把爱国主义、国防教育和核工业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融入到核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中,提炼了核专业思政和课程思政元素、开发思政案例、开展多种形式的特色思政教育,为我国核工业培养了一批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的紧缺核专业人才,为国防和核工业输送了特需核专业人才。获中核集团“核工业突出贡献”称号,获教育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获批核资源领域国家科普教育基地;获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称号。毕业生中有获党中央国务院授予的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团中央授予的全国优秀共青团员、中核集团战略规划研究院技术带头人和坚守在西南山区821厂的中核集团技术能手等杰出校友,以及一批听党指挥、对党忠诚的海军、火箭军和总装指战员等。
学校始终坚持教书育人、立德树人,培育了“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等国家级和“核能与核技术”省级高水平教学团队5个,培养了全国优秀教师、江西省教学名师、全国创新创业先进工作者,江西省“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学校历届青年教师“优秀教学奖暨锡源科技园丁奖”等。
东华理工大学核学科专业建设成果和经验多次在教育部核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核工业教育学会、中国核学会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工程教育委员会等主办的会议上报告交流和共享,得到兄弟院校和用人单位的高度肯定。(文/图 刘义保、魏强林)
编辑:欧阳威 审核:刘顺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