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16日,中国核物理学会主办、湖州师范学院承办的第十八届全国核物理大会暨第十四届会员代表大会在浙江湖州召开。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张焕乔院士,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所长、中国核物理学会第十三届理事会理事长徐瑚珊,以及来自95所高校和27个科研院所的770余名专家学者、学生代表参会,交流研讨过去三年我国在核物理理论、实验和探测技术及其应用等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共同探索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前沿主题。核科学与工程学院选派5名师生参会并做报告交流。

开幕式上,徐瑚珊作了第十三届理事会工作报告,介绍了学会在学术交流、人才举荐、科普讲座等方面工作成绩,分析了核物理学科发展动向,展示了三年来国内核物理领域的亮点工作。大会还进行了“第八届胡济民教育科学奖”颁奖仪式,并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理事会,核工学院魏强林副教授当选理事会理事。
大会为期5天,包括邀请报告13个、分会报告346个。核工学院曾奇博士作了题为《等时性质量谱仪上高电荷态离子的寿命测量》的分会场报告,与参会人员交流了在储存环中短寿命高电荷态离子寿命测量最新的工作进展。研究生姜爽、李泳辉和王飞亮也分别作了《轨道γ能谱中湮灭辐射定量分析及应用》《基于GA-BP神经网络的月球氢元素分布特征研究》和《月表正电子湮灭辐射来源及扰动规律研究》三场分会场报告。

大会闭幕式上还举行了中国核物理预印本平台合作共建签约暨平台启动仪式。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副主任张智雄宣读《中国核物理预印本平台情况简介》,详细介绍了预印本交流及我国建设预印本平台的意义。7家合作共建机构代表上台签约,并共同启动中国核物理预印本平台,标志这一平台正式上线发布。印本平台将更好地服务于科研工作者,服务于国家科技创新事业,提升我国在核物理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学院师生通过参加本次会议,进一步扩大了核工学院和核学科专业在全国的影响力,同时也加强了同国内一流科研院所和高校在相关新技术、新方法、新成果上的交流。
据悉,全国核物理大会是核物理学会主办的国内核物理学界最大规模的系列学术会议,每三年举办一次。经大会组委会遴选,第十九届全国核物理大会将于2025年在江西瑞昌举行,由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瑞昌核物理应用研究院承办。 (图/文 曾奇 魏强林)
【新闻链接】中国核物理学会是中国物理学会和中国核学会双重领导下的一个分科学会。学会在王淦昌倡导下,成立于1979 年2 月19 日,1980年选举了第一届理事会及常务理事会,理事长为杨澄中,赵忠尧、王淦昌、钱三强为名誉理事,1982 年改选常务理事会,理事长为胡济民。截至2023 年,杨立铭、孙祖训、罗亦孝、沈文庆、张焕乔、叶沿林、徐瑚珊等著名核物理学家相继担任理事长。学会理事会每三年改选一次,与全国核物理大会同步举办。学会下设12个专业委员会,《原子核物理评论》是学会期刊,为纪念我国核物理学家和教育家胡济民先生,鼓励为发展我国核物理、核聚变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青年科教工作者和研究生,设立了“胡济民教育科学奖”。
编辑:欧阳威 审核:刘顺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