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化危为机,教学抗疫,东华理工大学核工人在行动。
《核反应堆安全》是核工程专业必不可少的专业课,是从事核能行业相关工作的必备基础,并因核安全问题的敏感性,在核工程乃至整个核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学校确定采用网络教学于第一周开课后,作为主讲教师李然对于“采用何种授课方式,使该专业课由线下课迅速转变为线上课,并能确保教学效果不掉色”进行了深入思考。核工学院鼓励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方式开展线上教学。那么,哪种最受学生欢迎呢?李然老师通过QQ群组织学生投票对对视频、直播、在线PPT、离线PDF四种授课方式进行投票,结果“视频为主”得票最高。因此,他决定采用绝大多数学生认可的这种线上教学形式!

主页、章节、资源及访问调查
李然认为,视频课固然没有直播课的实时互动优势,却时间灵活、可以下载缓存后播放,使众多网速差、流量紧的学生依然能享受到和条件优越的同学们相近的学习体验——这体现了教育公平的理念。而且随后的教学实践证明,相比直播课考勤耗时、网络延时,视频课的效率优势更为明显。
教学视频从哪里来?国内外名校的相关公开课的课时和难易程度并不适合直接应用,而且内容多有过时。李然老师决定,必须以我为主,自己动手录制!一方面严格围绕着课程要求展开,按知识章节切分,便于学生复习;一方面把最新的核安全立法、核能研究进展、核电运行经验反馈融入其中;用动画替代板书,用图示替代文字,时不时再插几个表情包和段子跟学生嗨皮一下;结合核事故的前因后果,联系当前抗疫斗争,批判侥幸和自私的心理,强调防微杜渐的态度,歌颂无私无畏的精神……他搜集、整理制作了总计73个、1390分钟的视频。为了达到最佳效果,李然老师多次重录,制作时间相当于课堂授课的六倍。他说,只有精心准备和加倍付出,才能使这门课程丰富生动,让学生受益,也使自己不留遗憾。

丰富的教学视频
隔着网线,学生学习效果怎么保证?李然认为,其实在很多方面,在线教学比传统课堂耗时更短、效果更好:依托超星平台讨论区、QQ群保持师生交流、开展小组任务,利用自动批改的视频间习题和在线小作业实现即时反馈,设置任务点时限以强化学生的时间管理意识,并以任务点完成率作为考勤依据——若学生因硬件问题、防疫事务等未按时完成则给予补做机会。
在课后对教学效果满意度的问卷调查中,很多同学认为效果与课堂听课相当,还有不少同学认为胜过课堂听课,尤其是视频学习(可随时看,反复看)。

作业、批改、答疑、讨论
李然老师表示,疫情特殊时期的这一轮教学创造的资源和积累的经验对于青年教师的成长,以及推进教育教学改革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推进教育公平,提高教学效率,我们有了更先进的教学手段。抗疫斗争必成功,教学改革永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