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    留言
 
 
魏强林
发布人:核工学院  发布时间:2023-09-13   动态浏览次数:469

魏强林

一、个人简介

魏强林,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8410月生,甘肃永靖人。2008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应用物理学(原子核物理与核技术方向)专业,获学士学位;2011年毕业于东华理工大学核技术及应用专业,获硕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2021年毕业于兰州大学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专业,获博士学位。

主要从事核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的教学与科学研究工作,二级学科包括核技术及应用、辐射防护及环境保护,核能与核技术工程领域;研究方向包括核辐射探测技术、高放废物处理与处置、核燃料力热性能计算研究等。

承担本科生课程:核工程类专业导论、原子核物理、核辐射测量原理、核技术及应用等专业基础课及相应实验课程。

二、主要科研项目

  1. 核技术应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开放基金. 高功率电子束流对高放废物处置容器候选材料的辐照-腐蚀行为研究, 2021-2023, 在研,主持

  2. 博士启动基金. 钍基混合氧化物燃料的第一性原理研究,2022-2025,在研,主持

  3. 横向课题, 生物废水电子辐照降解技术研究, 2021-2022,已结题,主持

  4. 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景象法研究10万年时间尺度下高水平放射性废物深地质处置中临界安全, 20212BAB2010042021-2024,在研,参与

  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无人机航空γ测量中地面人工核素定量反演关键技术研究,418041142019/01-2021/12,已结题,参与

  6. 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重点专项“全自动高纯锗能谱仪系统的开发”项目子课题“高计数率数字化多道分析器及核素分析软件系统的开发”,2017YFF01065032017/07-2020/06122万,已结题,参与

  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铀尾矿库放射性核素铀钍镭钾在土壤-地下水系统中赋存形态和迁移行为研究,115050272016/01-2018/1225.8万,已结题,主持

  8. 放射性地质与勘探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东华理工大学),RGET1406,铀尾矿库天然放射性核素在土壤-地下水系统中的迁移机理研究,2015/01-2018/122.5万,已结题,主持

三、代表性学术论文

  1. Qianglin Wei,Yuhong Li,Yanliang Huang,et al.Corrosion behavior of high-level waste container materials Ti and Ti-Pd alloy under long-term gamma irradiation in Beishan groundwater[J].Chinese Physics B, 2021, 30(5):56109-056109.

  2. Wei, QiangLin, Zhu, XueLiang, Liu, PengFei, Wu, YiYuan, Ma, JiangJiang, Liu, YiBao, Li, YuHong, Wang, BaoTian. Quadruple-layer group-IV tellurides: low thermal conductivity and high performance two-dimensional thermoelectric materials. Physical Chemistry Chemical Physics[J]. 2021, 23(11): 6388-6396.

  3. Wei Q L, Yang H Y, Wu Y Y,et al. The Thermoelectric Properties of Monolayer MAs2 (M = Ni, Pd and Pt) from First-Principles Calculations[J].Nanomaterials, 2020, 10(10):2043.

  4. 魏强林,刘义保,杨波,刘媛媛,李玉红,黄彦良.γ辐照下Q235碳钢在甘肃北山地区地下水模拟液中的腐蚀行为[J].原子能科学技术,2019,53(01):59-66.

  5. 魏强林,陈功新,曾华,罗旭佳,周东悦,刘大虎.某铀尾矿库周边地表水中铀和钾分布特征与评价[J].有色金属(冶炼部分),2019(08):85-89.

四、专利

  1. 魏强林. 一种放射源的排列方法及系统. 江西省:202010436928.X, 2023-09-01, 发明专利

  2. 魏强林,刘义保,杨波,吴和喜,王玲. 一种多功能核辐射实验教学装置. 江西: CN208384880U, 2019-01-15.实用性型专利

  3. 吴和喜,杨波,魏强林,刘义保. 基于能谱重构技术的航空γ能谱仪稳谱方法. 江西: CN104777509A,2015-07-15.发明专利

  4. 杨波,吴和喜,魏强林,刘义保,张涛. 放射性预警警示装置. 江西: CN204575858U, 2015-08-19. 实用性型专利

  5. 刘义保,肖慧,徐哈宁,魏强林. 基于Cortex-M3的工业CT数据采集装置. 江西:CN103279053A,2013-09-04. 发明专利

五、精品课程

  1. 汤彬, 刘义保, 王玲, 魏强林, 张怀强. 核辐射测量原理, 国家一流课程,教育部,2023

  2. 刘义保, 魏强林, 杨波, 吴和喜, 张怀强. 工业CT虚拟仿真实验, 国家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教育部,2018

  3. 刘义保, 魏强林, 杨波, 吴和喜, 张怀强. 工业CT虚拟仿真实验, 国家一流课程,教育部,2020

  4. 魏强林, 王玲, 刘义保, 刘玉娟, 彭玲玲. 核辐射测量原理, 江西省一流课程,江西省教育厅,2023

  5. 刘义保, 魏强林,李小燕, 李然, 杨波.核科学与工程技术概论江西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2021

  6. 刘义保, 杨波, 李小燕, 吴和喜, 魏强林, 李然. 核科学与工程技术概论,江西省高校课程育人共享计划, 2020

六、教研项目与教改论文

1)主要教研项目:

  1. 基于VR的核技术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建设师资培训, 教育部高教司协同育人项目,2021-2023,主持

  2. 虚拟仿真实验案例剖析与“虚实结合”新型实验教学模式探讨, 江西省教改课题项目, 2019-2021,主持

  3. 核技术应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 教育部高教司协同育人项目,2018-2019,第二

  4. 高校核类专业开放实验室运行模式与管理机制改革研究,江西省教改课题项目,2013-2016, 主持

2)主要教改论文:

  1. 张怀强,刘义保,魏强林.地方行业院校核学科专业产教融合、多元协同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1(05):491-495.

  2. 张怀强,吴和喜,魏强林.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工程类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以东华理工大学为例[J].高教学刊,2021,7(25):153-156.DOI:10.19980/j.cn23-1593/g4.2021.25.039.

  3. 魏强林,王玲,刘义保等.新形势下培养自主学习的“学—教—考”教学模式探索——以“核技术应用”课程教学为例[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7(04):383-387.

  4. 魏强林,杨波,张怀强等.新工科背景下核专业实验室开放管理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8(45):11-12.

  5. 杨波,魏强林,李然等. 科技转化驱动核专业人才培养创新创业教育探索与实践[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6(04):377-380.

六、获奖

  1. 刘义保,刘云海,魏强林,. 核事业引领 创新驱动 多元协同 地方行业院校一流核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 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2023.

  2. 刘义保,吴和喜,魏强林,杨波,李然. 五位一体核特色专业工程教育文化建设与应用,江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021.

  3. 刘义保,杨波,吴和喜,魏强林,李然. 基于“四个一切”核工业精神的“三维一体”核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 江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019.

  4. 刘义保,杨波,魏强林,李然,李小燕. 科技转化驱动核专业人才培养创新创业教育探索与实践, 江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016.

  5. 刘义保,王爱星,李小燕,杨波,魏强林,吴和喜. 射线粒子与物质碰撞机理及在核领域应用研究,江西省教育厅,江西省高等学校科技成果二等奖,2013.

  6. 魏强林. 东华理工大学优秀教学奖”暨“锡源科技园丁奖”,2021.12

  7. 魏强林. 江西省核学会先进工作者,江西省核学会,2015.3

  8. 魏强林. 三育人先进个人称号,中共东华理工大学委员会,2013.9


 
东华理工大学官网  |  东华理工大学就业网  |  中广核集团  |  东华理工大学招生网 
版权所有:东华理工大学 核科学与工程学院   地址:南昌昌北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兰大道418号   电话:0791-83830153